浅谈如何培养中专英语学困生持久学习兴趣

文学乐 人气:1.4W

论文关键词: 赏识 中专 学困生 持久学习兴趣 体验成功

论文摘 要: 中专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英语学困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乏兴趣是导致英语学困生“学困”的关键因素。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的兴趣又很难保持,而赏识教育则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三种途径,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持久兴趣的目的。
  
  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有一个双耳失聪的女儿婷婷。婷婷在二年级时刚接触应用题,一共10道题,婷婷只做对了一题。周弘非但没有批评孩子,而是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就做对了一道,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题,爸爸碰都不敢碰。”婷婷自豪极了,对的兴趣倍增,她仅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数学课程。后来成了中国第一个聋人大学生,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
  美国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他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遗憾的是,在中专活动中,不少教师把学困生当成“包袱”,非但没有给予学困生足够的赏识和鼓励,相反他们经常是批评对象。久而久之,他们便对学好英语不抱希望,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其实,学困生并非低能儿,也不存在认知障碍,他们也想学好英语,只是因各种不同原因暂时落后。学困生长期被家长、老师否定,他们对被赏识的心理渴求更甚,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则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唤醒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够持久保持。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心智机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学习持久兴趣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和谐,则学生自然会喜爱自己的老师,很可能“爱屋及乌”,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产生积极的情感迁移,继而喜欢上老师任教的学科。然而在中专学校里,对不少教师而言,学优生是心中的“宝贝”,学困生却是眼里的“沙子”。甚至对待不同学生的同样错误,采用双重标准来衡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上课时,老师发现一名差生正在课堂上睡觉,便呵斥道:“不思进取,一看书就睡觉,学学人家……”遂指其附近一也在睡觉的好学生说:“学学人家,连睡觉都在看书。”虽然是笑话,但也不难看出,不少教师往往对学优生格外照顾,很能“体谅”他们的过错,对学困生却持有成见,对他们的错误会揪住不放。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教师对学困生漠不关心甚至是歧视,时间一长,则师生关系必然很僵,进而使学困生产生情感上的负迁移,引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态度更加消极,最终有可能因为不喜欢英语老师而讨厌学英语。
  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给予学困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困生和教师一样,都有独立的人格,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弱势群体的学困生,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是“受害者”。造成其“学困”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片面地将责任归咎于学困生言主观不努力。他们也想学好英语,但积重难返,课堂上表现欠佳实属无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一想,教师应该同情和理解他们。“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自己,并且要坚信,他们并非天生“学困”,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学困生不会永远“学困”。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的职业操守,也是底线。一代教育名师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会漠视或歧视学困生,而是尊重和理解他们,关心和帮助他们。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学困生感受关爱,激励他们重树学习英语的信心。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还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要动辄就以师长身份自居,高高在上,放不下“架子”,这样很容易疏远学生。要和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保持“零距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才愿意和你分享学习中的烦恼和喜悦。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才能给他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他们也才会采纳你的建议。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注意营造的学习气氛。师生以一种合作的态度相互探讨学习内容,这对于学困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加深理解等方面大有裨益。值得一提的是,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教师就要有勇气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给学生做出表率,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回避学习中的困难。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如果确实不知道,就不要为了面子搪塞了事或不懂装懂,更不能因此责难学生。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表示课后查明再给学生答复,这样做更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教师难免有时会犯一些错误,不要觉得丢人,这是很正常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处理巧妙,甚至这也可以成为一种动态生成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给老师揪错,并且形成一种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还特别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二、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关键。美国心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