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论文

文学乐 人气:2.73W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文章是从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入手,探讨如何使学生通过参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利用各种不同感官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实践总结。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论文

关键词:信心 直观教学法 歌曲 表情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交际是多边多向的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的视、听、说各种感官一起运动而接收新知识。其教学过程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图、文、声、象的交替表现引人入胜,则更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主体,有利于学习、记忆。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而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

1教师为学生建立信心

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把英语学好的信心。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授课的热情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英语这一学科,人们称之为感情迁移现象。在课下,与学生搞好师生关系。可以与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老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在备课中加强学生们喜爱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认为英语老师离自己很近,英语离自己很近,这门学科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他们会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在学习的乐趣中充满热情,不再焦虑与恐惧,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另外,老师还应该在方法上加以引导。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们各有各的特点,老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言辞,可以在全班面前表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给学生改正的机会,以和蔼、委婉的态度指出错误,并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老师积极、恰当的引导能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2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能够直接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从而达到加深学习印象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电视、简笔画,同学们被色彩鲜艳的实物或图片所深深吸引,他们会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愉快地描绘所看到的事物。

多媒体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单一的“谈话·粉笔·书本”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作为学生们的输入对象。增强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时,遇到抽象的课文,可以利用多媒体以直观的画面向学生们讲解,播放图片、小动画、音乐、中外经典影片等,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事物的能力。

3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当今的学生们有自己所喜爱和崇拜的对象,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对象,鼓励学生们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们一定会热情高涨的。学校教育不能与时代脱节,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为学生们所熟知的新闻、消息等,用英语向同学们介绍。只有这样,他们的身体才会处于放松状态下,头脑会变得更加灵活。舒适快乐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身心的彻底放松,对减少或消除学生的焦虑,建立学生的自信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其能千方百计地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减轻学习者的压力,让学生在一种心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

4运用歌曲辅助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很好地利用唱歌这种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下,利用大脑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时,教授学生学唱雪绒花时,使学生充分享受优美音乐的同时,向他们讲授二战时的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修养、高尚的审美意识。

另外,现代化的日常生活中涌现了大量制作精美携带英文单词的外商广告,而且很多都是受学生喜爱的时尚商品。让学生课后收集印象最深的英语广告,并将其制成英语卡片,或剪贴装订成图文相映的英语画册。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对其进行文字和图像广告设计。外语教学中的众多材料包含着幽默,教学在教学中应把握分寸,恰当点拨,使学生领会英语语言中的幽默。

总之,教师应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法,谈论学生引发感兴趣的话题,并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皮连生,崔舒柳.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李振村,庄锦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3]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