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分析

文学乐 人气:2.13W
中国长期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分析
 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一是为什么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二是中国长期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关于中国之所以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既有源自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解释,也有来自中国所独具的特殊优势:优惠的引资政策、良好的增长表现、巨大的市场潜力。从长期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角度看,本文提出中国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四方面:(1)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2)人力资源的问题;(3)优惠政策的长期有效性;(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完善。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FDI) 中国经济 制约因素  2002年9月23日,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美国科尔尼公司“全球经济政策委员会”在美国和中国同步发表了一项权威性报告《2002年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虽然世界经济大环境放缓,但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国。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决定了中国将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而且直接决定储备资产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对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看待国际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如何评价过去20年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在中国的长期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中国为什么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  1.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纬度考察  国际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DI),是指取得或拥有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之一。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缓解了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本短缺,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增长,而且由于国际资本流入,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外溢效应”与“效应”,使中国经济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TFP)。  外国直接投资为什么要到中国来投资?为什么企业要到国外生产它们在国内也可以生产的产品?我们可以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的脉络来寻求解答问题的思路。  一条思路是从产业理论中分离出来的,首创者是海默,其他重要的代表人物有Buekley、Casson、Caves、Dunning、Kindleberger和Veron.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多种垄断优势决定了它们能够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Kindleberger)。垄断优势分为三类:一是来自于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与操纵价格等;二是来自于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包括专利与秘诀、资金获得条件的优惠、管理技能等;三是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也日趋活跃。从理论发展方面来看,主要有市场内部化理论、市场交易成本理论和邓宁的折衷理论。  另外,发展经济学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提出了许多理论。较为著名的有“双缺口模型”,它由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斯提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储蓄、外汇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国内有效供给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资源计划要求量之间存在着缺口,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利用外资既能解决国内资源不足,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减轻因加紧动员国内资源以满足投资需求和动员国内资源以冲销进口而出现的双重压力。  在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加速世界先进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而且,在新增长理论家们看来,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不再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而是双方获益的“正和博弈”。就世界上总体资源使用效率来看,生产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转移为发达国家节约了大量资源,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活动。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可以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形成“赶超效应”。当然,经济学家们认为,技术从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决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有赖于提高跨国公司的作用以及这些国家或地区对技术转移的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