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本文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分析论文

文学乐 人气:8.14K

一.本调查研究的意义

高校日本文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分析论文

日本文学是高校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的主干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制定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对以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本文学史为主要课型的日本文学课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即“通过文学课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还要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素质和气质。另外,还应使学生初步掌握文艺批评的方法,为将来从事日本文学研究、教学或撰写文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打下基础。这充分说明了该课程在新世纪高素质日语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文学课的教学既不能像精读课、泛读课那样一味教授单词、句子、语法,也不能仅仅让学生了解一些日本作家、作品方面的文学常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文学教育来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掌握日本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及不同流派的主要特征,提高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非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修养。

目前,浙江省开设日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有18所,日本文学课作为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应该在这些高校以不同方式被讲授。因此,选择日语本科专业较多的浙江省进行日本文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因为这不仅能够推动我省日本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全国的日本文学教学和研究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日本文学史》和《日本文学作品选读》课的调查结果

本次的调查对象是浙江省内开设日本文学相关课程的全部18所本科院校,其中既有重点大学,也有普通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笔者向各大学的日本文学课教师共发出问卷18份,收回有效答卷15份,回收率达到83%,因此可以说本次的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笔者在《日本文学史》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12个问题,囿于篇幅,不能用图表的方式一一列出结果,只能用文宇描述一下主要内容:1、15所大学中有4所没有开设本课程,可见本课程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11所大学一般在三四年级安排一学期(有两所大学安排两学期),每周2课时。2、采用的教材主要有崔香兰的《新编日本文学史》(4校)、李先瑞的《日本文学简史》(1校)、高文汉的《日本古典文学史》(1校)、自编教材(3校)、日本出版的教材(2校)。3、讲授内容为从古至今(7校)、仅近现代((1校)、仅古代(3校);认为教材内容适中、能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全部内容的大学仅有3所,可见本课程知识点多且复杂。4,11所大学中有8所大学的任课教师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都使用中日文两种语言来讲解,另外3所大学的教师是用日语授课的日本人。5,11所大学的教师基本上都使用PPT等教学手段,但是8所大学的教师不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发言,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6、从学生们的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难懂且不感兴趣,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学习本课程。7、关于《日本文学史》和《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的开设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文学史》先开(3校)、《作品选读》先开(3校)、同时开设(3校)、只开设《文学史》(2校)。从以上结果来看,本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能够讲授整部文学史的教师人数不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笔者在《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的调查问卷中也设计了12个问题,囿于篇幅,不能用图表的方式一一列出结果,只能用文宇描述一下主要内容:1、15所大学中有3所没有开设本课程,另外12所大学一般在三四年级安排一学期(有3所大学安排两学期,还有1所大学在第7学期每周安排6课时),每周2课时。2、采用的教材主要有王志松的《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2校)、谭华的《日本文学作品选读》(1校)、王吉祥的《日本文学作品选读》(1校)、笔者编著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鉴赏》(1校)、自编教材(7校)。3、讲授内容为从古至今(1校)、仅近现代(10校)、仅古代(1校)。4、12所大学中有8所大学的任课教师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都使用中日文两种语言来讲授,另外4所大学的教师是用日语授课的日本人。5,12所大学的教师基本上都使用PPT等教学手段,但是有5所大学的教师不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发言,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6、从学生们的反馈来看,很多学生认为本课程较难且不感兴趣,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7、4所大学只选用小说这一种体裁,8所大学还涉及到小说以外的体裁。从以上结果来看,本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学内容偏重于近现代的小说,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效果不好。

三.结果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对两门课的调查结果来看,日本文学课具有历史跨度大、文化背景知识多、作家风格多样等难点,再加上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因素及教材、教法的影响,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4个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

一是师资薄弱,能够讲授从古至今整部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的教师相当少,大多偏重于较容易讲授的近现代部分。而本课程牵涉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多,教师由于教学能力和课时所限,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大量地、生动地、多渠道、全面地向学生传输信息,只能简略介绍一下作家、作品等的概况,致使学生往往感到文学课程空洞和难懂。

二是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而且有错误认识。一些学生往往片面追求日语的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考级分数,对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分数和能力的本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由于入学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欣赏能力。因此学生们在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时,由于生词量大、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困难多,在阅读过程中达不到深层理解,以至于学生们学完该课程后,除了能记住一些作家姓名和作品梗概外,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仍然模糊,对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由于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们课下自主学习动机不足,不事先进行有效的预习,仅依靠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因此难以养成和提高作品鉴赏的能力。

三是教材编选不当。近几年这方面的教材出版数量较多,但由于教学理念和文学观的不同,在教材的侧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文学史类教材大都侧重文学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等的介绍,对涉及到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则介绍较为简略。作品选读类教材的侧重点更是千差万别,有些教材主要侧重了作品的选读,面对作家流派、作品鉴赏等方面的介绍较少;有的教材侧重对近现代作品的选用,而忽视对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的介绍等等。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困难,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是教法单一。无论是中方教师还是日方教师,无论是文学史还是作品选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一言堂式教学法还是占据主流。虽然大多数教师使用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而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对日本文学课程就会逐渐失去兴趣。

四.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以上的这4个问题不但出现在浙江省高校日语专业的日本文学教学中,而且在其他省份高校的日本文学课教学中也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必须从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角度入手,多管齐下,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一是加强师资,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目前很多高校的日本文学课师资力量不足,而且教师知识储备和授课能力有限,或只能讲授古代部分,或只能讲授近现代部分,或只能讲授文学史的固定知识。为了改变这种师资薄弱的局面,必须做到课课互动、师师互动、校校互动,即不仅要注重日本文学课与《日本概况》、《日本文化》等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性,还要和本校及外校的日本文学课教师多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教学研修班,以弥补自己的知识盲点和教学法上的不足之处。另外,《日本文学史》和《日本文学作品选读》这两门课程应该同时开设或者先开《日本文学史》,以便学生对日本文学有个整体了解,也便于教师统筹安排这两门课之间的知识点衔接问题。

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日本文学课是日本文化与语言知识完美统一的综合型课程,而且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对于零起点的日语专业学生来说,在短短的3-4年内能够读懂文学作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本文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摆脱依赖心理,同时还要在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即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和日剧素材、以及能够课下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在学习芥川龙之介的相关内容时,通过让学生欣赏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拍摄的电影《罗生门》(实际改编自芥川的小说《丛林中》)来探讨小说和电影在故事情节处理上的异同。网络教学平台板块多样,一般有任务、通知、学习模块、课堂讨论、作业板块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比如教师可以将课程相关的文宇、声视频文件等上传到相关板块,学生课下做好预习、复习和补充知识的学习以及讨论等,这样既补充了因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讲解到的内容,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编选全面而合理的教材。目前国内的日本文学类教材除了重点失衡外,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陈旧,语言僵化,资料不丰富,盲目照搬日本出版的教材,没有完整的体系。为了解决以上弊端,我们在编著《日本文学史》教材时,应该多插入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并且使语言难度与学生的语言能力保持一致;在编著《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教材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纯文学与通俗文学并重、鉴赏与研究并重、古代与近现代并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小说与其他题材并重。

四是完善教学法和掌握相关文学理论。可以将学生3-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指定一个时期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制作成PPT文档或读书报告,并分别由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解;之后由其他学生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者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们讨论的代表性问题加以归纳总结。这样,授课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日本文学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另外,大纲也提到“要把日本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研究,置于世界文学的范围内去讲授……同时要理解各种文艺理论和研究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而“把西方文论引入日本文学选读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从各个角度分析作品,就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对话,彼此充分听取各自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加强对作品的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理论思维的乐趣”。

笔者通过对浙江省15所开设日语本科专业的大学的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日本文学课教学中存在4个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提出了4个针对性的对策:加强师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编选全面而合理的教材,完善教学法和掌握相关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