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在放假后收心学习

文学乐 人气:2.31W

暑假到来,看到很多父母开始为孩子找学习班,让孩子的暑期有一个去处,让父母省心,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是一举几得的事情,父母们是很乐意做的。

怎样让孩子在放假后收心学习

孩子放假老是看电视怎么办?

孩子马上就要放假了,每次假期,孩子都很放松地度过,家长该怎么帮孩子按排假期时间呢?

孩子的暑期虽然被多种需求充斥,但也不应该忽略整体的时间管理。时间的管理和科学的分配是很有学问的,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寒暑假期还过着同学校一样的生活,那样就变成了“第三学期”。学生在校学习课本知识多,在假期里可以花更多时间学习社会知识,参加社会体验,去锻炼自己的本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当家长的每天还要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总是要花很多时间看电视,该怎么办呢?

家长不妨从让孩子学会看电视做起,不仅要会看电视的内容,还应学会评论电视,并了解电视背后的电视是什么,让孩子知道电视节目是怎么做出来的,电视的作用是为了教育、影响、娱乐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听适合的广播节目,可以训练注意力。边看电视边吃饭,是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的重要原因。其实,躺在床上关掉灯来听广播,是训练孩子注意力及背诵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总之,家里的每一种“工具”,不管是网络、电视、游戏机、广播,都是家长用来教育孩子的很好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引导。除此之外,每一个大的社会新闻,每一个大事件,也都是教育孩子的很好案例。

放假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暑假到来,看到很多父母开始为孩子找学习班,让孩子的暑期有一个去处,让父母省心,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是一举几得的事情,父母们是很乐意做的。父母的心理是:这个假期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不可以让孩子浪费了啊!一些父母把孩子在学校学习课程中不好的科目作为假期的攻克重点,一些父母把孩子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到了假期,一些父母没有给孩子安排学习文化课,却也将孩子的假期安排了过于多的活动……于是,孩子的假期就这样被侵占了。

孩子想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孩子们的想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父母也没有想到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假期是孩子的,而孩子的想法都没有人去注意,没有人去聆听,重要的是:没有人想知道孩子对自己的假期有什么想法!我们的文化中,认为儿童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儿童需要成年人全权安排。

为什么我们不去聆听孩子对假期的想法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会“安排好”假期!在我们的头脑里,我们认为安排得好的假期一定是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且时间要安排得满满,不能够让孩子有空闲和无聊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对孩子最有利。

而我认为,放假意味着这个假期属于孩子。当孩子还不能够具备完全安排整个假期的能力时,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来安排他们的假期。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用心听一下孩子对自己假期的想法呢?然后,用我们的感觉来感觉一下孩子内心需要的是什么——他奋斗了一个学期,他现在感觉累吗?他对自己的学业满意吗?他有幸福感吗?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假期是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休整我们心灵的时间,孩子也是一样的!

我们的孩子被安排得太多,在家被父母全权安排,在学校被老师全权安排,孩子们只有完全服从,接受这样的安排才能够让日子顺利的过下去,这无可厚非。那么假期呢?假期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孩子们有权利发呆、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权利让自己不接受成人的全部安排,这是孩子发展自我的强烈需要,这样的需求要在什么时候来满足一下孩子呢?我们的孩子已经丧失了太多的权利,假期老师都不被安排上课,而孩子却既要完成老师的作业,还要被父母安排学习更多的课业,这不公平啊。假期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自由的,尤其是儿童。在我们的文化中,儿童的权利意味着可以被不尊重,可以被忽视。

上天怕我们的心灵在工作的重压之下麻木和痛苦,失去对生活的激情,便给人类安排了周末,安排了假期。我们成年人在国家规定的大假里可以不听从任何人的安排,我们随心所欲地干我们想干的事情:睡大觉、看电影、看碟、吃零食、旅游、健身、谈恋爱……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犯法。大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自由的心灵,这个时期我们理所应当不工作,老板不敢要求我们,因为这个时间是我们自己的。

儿童也需要这样的自由——发呆、无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让孩子回归自己心灵的时间,享受心灵自由的时间,这样孩子才不会把自己给忘记了。用一个假期,让孩子感受自己的存在和需求,找到自己,他们才不会失落自己!

如果孩子辛苦了一个学期,而假期却不属于他自己,假期比上学还匆忙,还辛苦,孩子就会认为生活多么无趣,多么没有意义啊!事物都有一呼一吸的原理,人类没有呼吸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把上学时间比作呼,那么,放假的时间就是吸,一呼一吸,一张一弛,这是生命的律动,这些道理我们不是不明白,而是我们认为孩子不需要!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的心灵需求总是被忽视的。一个整年正月整日都没有时间来休整自己心灵的孩子,开学和放假都感受不到实际意义的孩子,在我们观念中的“新学期”对孩子来说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学期有新的状态出现,也只是痴心妄想了。

如果我们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上学的时候你尽心尽力,假期将会属于你”这样孩子才有想头啊,孩子在其中能够体验到规则与自由。我们驯养孩子就像驯养动物,如果动物表演时动物表现好,驯养员还得喂点吃的给它们,以示奖励,有好处它们才更有表现好的欲望啊,孩子也一样,成人也一样。老板是我们的驯养员,我们是孩子的驯养员。孩子需要的好处就是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安排的时间!

所以,对于近两个月的假期,我们是否可以用2周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父母只是配合孩子的需要和安全,让孩子发呆、无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个时间是孩子的!

家境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我们暂定社会上有三类家庭,一类家庭是富贵家庭,一类家庭平常人家,一类家庭是贫困家庭。富贵家庭物质条件优越,高档消费,不在话下,而且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平常人家奢华不起,但是有事也能应付,不需要出门去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贫困家庭,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柴米油盐经常断,应付生活和发展的必需依然吃力。我们要讨论的是家境的差异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三类家庭对孩子的发展各有什么利弊。

富贵的家庭好处在于它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孩子的发展中不时地助上一臂之力,可以给孩子做人的底气,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大的抱负。这样家庭走出的大人物,不仅功勋卓著,且身心和谐,多有回馈感恩之心。比尔.盖茨,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典型。

而这样的家庭的不利在于非常容易让孩子形成“寄生人格”。这些家庭的孩子一出生面临的就是温柔富贵乡、花柳繁华地,没有生存的压力,不知求生的艰难,想要的东西太容易得到,身边的人都抬着脸看他们的家世,从而很容易让他们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没有奋斗的动力,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谦恭,高不成,低不就,形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清朝的八旗子弟到后来的高干子的女多是这样的作派,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就是,父母是一方领导,到最后自己退休了就靠自己的人脉为孩子找个工作、寻个出路。

平常人家的好处在于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境不足以让孩子寄生,不足以让孩子脱离自我奋斗,又为孩子的生活和发展可以提供必要的条件。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恰当的自尊心、自我意识以及积极的人生设计。这类家庭走出的人才是最多的'。

平常人家的弊端在于让孩子“小成即安”,平庸度日。也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环境,让他们产生“差不多就行了”“不比别人差就行了”的潜意识,这类家庭走出的人才虽然是多,但是高级人才却非常少。

贫困家庭的孩子与上面两种大有不同,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压力和缺失,不仅是物质的匮乏还有社会的尊重。“体面、风光的生活”,“像一个人物一样活着”是这样家庭大多孩子终生的愿望,超越贫困无告的窘境是他们奋斗的动力。人进取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缺失性动机”。后者可以产生巨大的张力,这样的张力会让人在困难、挑战和机遇面前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刻苦更努力更愿意付出更富有弹性,从而贫寒子弟经常创造奇迹。这样的例子历来被广为传诵,无需在此列举。

贫困家庭的劣势也很明显。真正“从奴隶到将军”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作为社会的底层,他们缺乏尊重、关注和发展的机会,观念得不到启蒙,缺乏足够的教育条件……以至于孩子们没有自尊心,卑卑怯怯;缺乏发展机会,疲于奔命,高危劳作,微薄收入。上一代人没有发展的机会,也就不能给孩子创造发展的机会,从而形成了恶劣的代际循环。

那么,什么决定了三类家庭中的孩子的发展呢?或者说三类家庭如何趋利避害呢?我的回答的是:教育。我们不能说教育是万能的,尤其是对那些赤贫家庭来说,但我要强调的是教育的枢纽作用。也就是说,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下,教育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发展是否是积极的。

比如,富贵家庭从小让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让孩子知道依赖父母的财富是让人羞愧的是,不满足任何孩子超出他所需要的物质要求,要求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家人做事,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真正的优秀的人以便于其树立精神的榜样;比如,平常人家平时生活节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却不惜代价,从小寄予孩子较高的要求,杜绝轻易的满足,以懒惰和懈怠为耻,尽早建立孩子强大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对自己有要求、有计划;比如,贫苦人家的父母,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尊严的去做,都高要求得去做,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时时怀有感恩和进取之意,尽力的创造机会丰富孩子的阅历和见识,用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励孩子向上之心。

简单来说,任何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只要他们的父母有教育的本事。这个本事既包括教育的观念和知识,也包括教育的技术。

您知道宝宝微笑意味着什么吗?

婴儿的笑是与成人交往的重要手段。笑,当然属于积极的情绪反应。

新生儿在出生后2—12小时,面部便有类似于微笑的运动反应,但这种反应主要集中在嘴部。而不是表现在眼部。因此,严格地讲,不属于真正的微笑。出生后1周的新生儿在吃饱后的清醒状态下会出现本能的微笑;出生后第3周的新生儿在面颊、腹部受到抚摸时会产生微笑。这一类微笑都属于反射性的。

到了第5周之后,婴儿在看到人的脸或听到说话声音时会露出微笑。3个半月以后,尤其4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了心理学上称之为“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这是婴儿对熟悉的人笑得比较频繁和自如。

在4—6个月之内,婴儿对触觉刺激的笑比较多,对7—9个月的婴儿来说,社会性刺激(人的出现)、视觉、触觉刺激最能引起笑声。10—12个月之后,社会性刺激和视觉刺激是引起婴儿笑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发现,婴儿的笑与环境有关。生活在家庭中的婴儿在满4个月时,微笑频率达到最高。

当婴儿发出笑的行为后,父母应及时对话、抚摸,孩子会越来越笑得欢。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笑要作出及时的和积极的反应。

放假孩子明显变懒了怎么办?

放假了,对孩子来讲,这时间是最放松最轻闲的日子。一些家长反映说,这却是他们最操心的时间,到假期,孩子明显变懒了。没有了上学时那种有规律的生活,孩子不是整天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就是玩游戏机。晚上跟着大人很晚才睡觉,早上很晚才起床,整个生活规律全被打破。一位4岁的小朋友,早已经学会吃饭,在幼儿园表现也不错,现在却赖上妈妈非要喂饭。

专家支招:

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计划

假期打破了孩子的生活常规,在幼儿园和学校培养建立起来的科学生活制度得不到延续,开学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出(图老师整理)现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暑假生活非常重要。暑假中孩子在家里的生活与学校完全不一样,没有严格的要求,这时成人的榜样作用非常关键。假如父母生活很规律,早睡早起,孩子自然不会赖床。首先,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个时间表,让孩子每天登记执行计划的情况,到了周末来一个总结。让孩子有一个展示一周成果的机会,家长可以用红五角星作为奖励。我所在幼儿园的孩子每人都有一本成长足迹,记录着孩子每天的假日生活。开学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次展示的机会。漫长的暑假大多数幼儿是在家独处,缺乏幼教老师的管束指导,因此是他们自我意识最强的时候,此时就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从自我服务做起,如自己穿衣、洗脸、叠被子、收拾玩具等。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择菜、抹桌子等等。其次为孩子创造与伙伴交流的机会也非常重要。

在这里提供一份孩子生活计划表,供家长们参考。假期生活总的原则是动静交替。早上起床后,让孩子自己刷牙、洗脸,吃早饭,早饭后天气不太热,带孩子外出活动一会。活动结束后稍作休息,让孩子安静下来,进行阅读、绘画等学习,具体内容根据孩子的兴趣而定。学习结束后,再放松一下,这时可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午饭后按时午休,午休起床后吃点小点心,这时天气可能比较热,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游泳,或者到小朋友家去串门。活动结束后稍作休息再安静下来读会书。每天晚上,父母最少花半个小时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一天的假期生活,也一起看会电视,讨论电视的内容,增长孩子的见识。正常情况下,9点之前安排孩子上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