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能量的征文1000字(精选7篇)

文学乐 人气:9.52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写征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春正能量的征文1000字(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春正能量的征文1000字(精选7篇)

青春正能量的征文1

不知什么时候,“正能量”一词,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

这种能量可以使我们迅速成长,可以使我们有质的飞跃,可以使我们翱翔蓝天。而正是这种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能量,却也极普通,普通到我们随处可见。它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身边,伴随着我们学习与成长——这就是青春校园正能量。

辛勤哺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老师,是一种正能量。老师,如一面飘扬的旗帜,引领我们闯险克难;如一盏明亮的灯光,照亮我们的心田。可是,我今天要说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比我与老师关系更亲近的同学。

我们的班长——李吉欣同学,是个个字不算高的男生,但是人不可貌相,他的身上,处处充满了正能量!

他,对待老师恭恭敬敬。每当经过一个老师,他总会微笑着向老师说声“老师您好!”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每当他接到一项任务时,总能按时完成,而且保质保量一丝不苟;他,对待班级关心直至。班里的大事小事他都会很在意,很关心,班里有困难时,他总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还是个众所周知的小主持人,主持过许许多多的节目。如果某一天下午你发现它不见了,不要着急,那他一定是去哪儿主持什么节目去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忙人”,纵使频繁的出去演出。也不会阻碍他热爱学习的劲头。

上学期,李吉欣几乎每周六周日都要赶去北京录制节目,他说,周五下午就会从济南出发,坐火车坐汽车赶到北京找到宾馆,而那时已是11点多的深夜,长途奔波的他要在为节目做准备等许多小事之后,才去睡觉。等到录制完节目后的周日,再赶回济南是,也是已经到了深夜或者凌晨。这种情况下,李吉欣的作业一丝没动。但是他却不会以录制节目没时间为借口而不写作业,所以,在我们大家都已经进入梦乡之时,他还在刻苦的学习,完成他还没动的作业,背诵老师要求被却还没背的课文,窗外,只有一轮明月和声声虫鸣相伴。

还有一次,他和几个学生作为十二中的代表去参加辩论会。一大早只见他书包在抽屉洞里放着而不见其人,直到中午在车站才看到他,之后,老师给我们说辩论会之后,校长请他们几个午饭,但是李吉欣却怎么也不答应,说还有作业没有交、没有写,要赶快回学校去补,于是,便独自回来了。

当我得知李吉欣的事情时,不觉为之一震。许多老师也曾经为此说过李吉欣可以以录制节目等等为理由而不交作业,但是他却没有。我真是为李吉欣的这种行为而感到十分敬佩。曾经的我,经常会找许许多多的理由是自己不完成这个不完成那个,但是当我得知李吉欣的事情之后,我感到十分羞愧,所以下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

青春正能量的征文2

我站在滚梯上,徐徐下降着。母亲就在前面——下一级台阶上,我清晰地看到她头顶上几根格外显眼的白发。我突然意识到,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已将自己太多的正能量传递于我,而自己却在不知不觉变得苍老起来。

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记忆中最多的就是母亲,父亲常常一年的大半都为工作而远在他国。我一直由母亲单独照料。每个夜晚入睡前,母亲总是耐心地听我叽叽喳喳地讲完幼儿园小朋友间无聊的琐事。又温柔地给以应答,直到我说累了而入睡。可夜间,我依然隐约听到母亲带着哭腔在讲电话,应该是爸爸吧,我想着便有昏沉地睡过去。

清晨醒来,见到的却是逆光微笑着的母亲,仿佛夜里那略带哭腔脆弱委屈的女人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似的。而我渐渐长大,也明白了母亲那段时间的不易,她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顾我是多么辛苦。好在上了小学,父亲将工作重心移至国内,母亲也不再这样辛苦了。而总令人想不到的是,平静的水面总会漾起波澜。在我六年级的那一年,母亲不小心摔伤了腿,动过手术,康复也需半年。可正值小升初,母亲又受了伤,我不禁担心起自己的升学问题。母亲发现了我的心事,却只是微笑地告诉我:“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你好好学就成。”淡淡地一句带过,可我怎能不担心。后来我才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那几日天天亲自跑到各大学校投放简历,一天下来腿已经肿了一大圈,每天也是挂念着我学业上的事,眉头常常紧锁。为的就是让我逃过电脑派位的宿命。可这些她从不让我知道,她传递于我的只有满满的正能量,让我快乐地面对每天的生活。

上了理想的初中,中考也在转眼间将至了。倒计时的天数越来越近,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面对这么多人的期盼,失败对于我来说简直被视为“灾难”。而体育模测的“灾难”,带给我的不只是痛哭一场,更多的则是情感上的消极。我静静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夜景,房门“咔嗒”一声地响了,来人顿了一下,“吱”地一声,厚重的门板被轻轻推开,是母亲。她踱步走来,将我搂入怀中,半晌,听着母亲细数着我学业上的优势和这次体育失败的客观原因,我虽还是苦涩一笑,心情却逐渐平静。母亲伸手拭去我眼角的泪珠轻轻说道:“没关系的,我们还有时间,我闺女肯定没问题的!”我定定地想一会儿,竟破涕为笑,我知道我会成功的。因为我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用母亲给予我的正能量将事情做到最好。

人的一生中难免跌宕起伏。可我的身边总有母亲。她总是拥有令人温暖的笑容,总是拥有满满的正能量,总是将这正能量毫不保留地传递给我,使我在人生这条路上更加努力地走下去。即便母亲已开始变老,我也将用她传达于我的正能量永久守护着母亲。

青春正能量的征文3

一个小咖啡馆内,有两位客人进来:“五杯咖啡,两杯给我们,三杯待用。”一会,进来了一位老者,他轻声问服务员:“请问现在有待用咖啡吗?”原来人们提前买咖啡,是给支付不起的`人享受温暖。“待用咖啡”开始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现在已传遍全世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治安挺乱,但最黑的黑店都不会在预付咖啡上骗钱。

我想起了一个词——正能量。起先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很是感动,尤其当看到那不勒斯治安很乱的时候,更是倍感吃惊。一个地方的治安水平实际上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人民素质的高低,但在一个素质普遍不高的城市里,人们还能自觉遵守规则着实不易。而这一切,只能归结于人们心中不变的“正能量”,它们即使生在最冷漠的社会里,也总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将目光放回国内,我们曾一度患上一种流行病:坏消息综合症。整天被坏消息裹挟,“跌倒老人”、“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一系列极端事件让我们沉浸在坏消息之中不能自拔,我们开始不相信美好也不能愿意践行美好,我们怕做好事被诬陷,落个英雄流血又流泪,于是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就像碰着了干冰似的迅速冻结。

这时,每一个善良的人心中都隐藏着一种渴望,渴望这个社会少些冷漠,多些温暖;少些戒备,多些关怀——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平日里看不到的美好:我们看到了为乞丐遮雨的“撑伞女”,我们看到了跪地救人的“最美护士”,我们看到高空徒手接女童的“最美妈妈”,我们看到了为关爱老人而发起“一元计划”的广东老板……这每一份善举,都是正能量的体现,足以让我们明白,即使社会再怎么冷漠,正能量一直都在发光,它们从未消散。

这样的正能量就像星星一样,有的时候甚至会组成一个北斗七星——这就是正能量的传递。

最近,50岁的天津的哥在网络上爆红,他拒绝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我挣钱也比你容易点。”

这位的哥后来说:“我就觉得,你给他这点光,让他觉得这个社会不黑。”若我是这正能量星组上的一份子,我会把它传递下去,让整个世界都洋溢起正能量的温暖——我想,这也是那名乘客的内心独白。

龙应台说:“人成熟了,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美好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地相信。”

正能量是不灭的明灯,它值得我们一如既往地相信,也值得我们付出。

青春正能量的征文4

在这个人人谈贫富论成败、忙忙碌碌汲汲营营的当下,新年"第一扶"又是是非非:男子去扶摔倒老人之前要求路人拍照留证……

扶不起老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救助的“正能量”,那一时刻,在寒冷的冬天、在冰冷的心中“被凝固”。

我们不禁自问:泱泱大国,道德何存?文明中华,爱心何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到底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坚守?于是我们疾呼:传递“正能量”,刻不容缓凝聚“正能量”需要我们拾起良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良知之心,能使我们体会到对方的苦难,设身处地并且感同身受。郭沫若先生有言“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让我们找回缺失的良知,用人性中仁爱悲悯的力量,将“正能量”点燃。狄金森的小诗如是说:“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回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凝聚“正能量”需要你我共同的参与。“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名言,用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也可说明是一个社会“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博弈。当今鲁迅当年深恶痛绝的看客现象有所死灰复燃,围观者流露出麻木、狭隘、自私的心态。传递“正能量”需要你我共同的参与。在社会洪流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互相连接而成一整块陆地。史铁生有言:灵魂,必当牵系着博大的爱愿。叩问内心,我们每个人都应反躬自省、消弭冷漠。“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拒绝文明在漠然的步伐中陨落,拒绝精神世界的花果飘零。当人人都传递正能量,这微力量就能够被仿效与复制,汇聚成无穷的力量,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凝聚“正能量”还需要制度的保障。制度“撑腰”正能量,才能有效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更为一些在义举面前迟疑纠结的人们注入“强心剂”,激励更多的大勇大善,凝聚更多的“正能量”。在好几起救助案例中,老人倒下,很多人只围观而不施援手,反倒会有外国人上前施救,感慨之余发现差别也正在于制度,很多国家教育法规定,成年前必须掌握基本急救知识急救,就此而言,是制度“扶起”了摔倒的老人。并非尊奉“明哲保身”,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能量化于无形,但至真至切,传递在百姓之间。“美丽中国”需要“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濡养。

青春正能量的征文5

当我们看到小偷、强盗之类负能量的新闻时,总会感叹道“坏人真是越来越多了”,以至于忽视许多正能量满满的人和事。

前不久已经选定了第五届东莞道德模范,各个英雄和他们的先进事迹都让人赞不绝口:助人为乐的黄丹先生考察贫困山区,“一对一”先后资助了六名学生,目前仍在资助两名学生;见义勇为的李金林先生见人掉入江中,二话不说直接跳入江里救人;石碣“最美老太”叶金莲照顾脑瘫弃儿31年,含辛茹苦,不离不弃……其实,好人、英雄并非总出现在报纸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好人、英雄。

去年中秋,我和朋友出去玩。朋友在路边不小心摔倒,腿被钢丝狠狠地刮开了深深的一条缝,血不停地流。再加上下雨,他的情形台同雪上加霜。他倒在地上痛苦地挣扎,我顿时慌了,大声呼救。可是下雨天路上行人很少,车也关了窗,听不见我的呼救。我竟惶急地哭了起来。这时,一个健壮的叔叔闻声跑来,见到这番情景,二话不说立刻把朋友抱起来,往附近的一家医院跑去,我也跟着跑去。到了医院,我告诉叔叔朋友家的电话号码,他去打电话叫朋友的父母来医院,然后坐下来静静地等待。他擦了擦被汗水和雨水弄湿的额头,衣服上那一摊朋友的血迹简直就像大红花一样。事后,朋友本想感谢那位叔叔,可是他似乎在朋友父母来医院时就默默地走开了。像这位叔叔一样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很难一一细数。但并非只有救人才能称为正能量,有时一些小事情也能体现出满满的正能量。

一个周末,我和同学搭公交车去书店看书。因为书店离家比较远,我们得乘好几个站。第一次上车的人并不多,可是却上来了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这时,一个坐在座位上的大哥哥站起来,默默地让开,给孕妇让座。我不禁在心中给这位大哥哥点赞。下一站又上来了几个人,其中有一位柱着拐杖的老爷爷,看起来应该有七、八十岁了吧。我正想着有谁会给这位老人家让座,结果我意想不到的镱头出现了:孕妇站了起来,扶着老爷爷到座位上去。满满的正能量振撼着我,我多么希望这种正能量能一直延续下去。

城市大厦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而人与人距离也越来越大,心灵也越来越隔膜。老人摔跤不敢扶,下水救人问回报,家亲不如手机亲,等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呀!

有许多人喜欢追星,他们喜欢明星的光彩外表或职业技能。我觉得,我们社会更应该去追求正能量的东西,我们应该向生活或者新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的精神品质,并且散播正能量,弘扬正能量,共创美好生活!

青春正能量的征文6

微文明是什么?微文明就是一件小事,或许有人会说,一件小事,带来不了多大的影响的,如果你也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因为微文明,能够带来正能量,就像蝴蝶效应一般,感染别人。

不知从何时起,所谓“国人素质不高”就是热烈的舆论话题,每次无论由何引发,最终都少不得跟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一番对比。可以说,羡慕并渲染人家的井井有条、彬彬有礼,痛感我们一些时候、一些地方的杂乱无章、不讲规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然而抱怨一通、唏嘘一阵之后,愿意“从我做起”的人似乎比例并不高。就好比在一个横冲直撞的路口,会有不少人质问:怎么没人管?可若被逮到的是自己,又会有不少人质问:要你管我?习惯性的知行背离比纯粹的茫然无知更值得警惕。我们应当清楚,既然大家都希望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好,那么每个人就必须戒掉松松垮垮的生活习惯,在一件又一件小事上一丝不苟、循规蹈矩。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文明”也好,“礼仪”也罢,不是煌煌历史书册中的宏大叙事,不是穿上西服化上淡妆之后的优雅表演,而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里的举止言行。它可能是推开门或乘电梯时为后面的人等上几秒,可能是装修时跟邻居说抱歉,将家里的电视机声音调低,也可能是夜间错车时主动将远光灯关闭,这种不经意的律己与习惯性的敬人,在因为一味求快而常常过于焦躁不安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而这些细节,影响的不仅我们的仪表与心境,更是这个社会的生活环境和公共秩序。

文明素质是衡量社会发展的直观指标之一,其实也是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了解彼此的重要途径,而且这种通过细节形成的印象往往会形成相当深刻的记忆。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休闲时间多了,国人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家门、国门,到各处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做着贡献。但部分游客表现不佳,在公共场合不爱排队、大声喧哗,在旅游景区乱丢垃圾、信手涂鸦,因此受到非议、招来不满,确实也是事实。如今在欧美,中国人常常是奢侈品最有力的购买者,但“最奢侈”却没有赢得相应尊重,“暴发户”式扫货的姿态,因为“买得起”就大大咧咧、乱翻乱丢的作派,恐怕是花着钱还跌着份的主要原因。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而文明之“礼”,最终要靠普通人做好平常事。呼唤社会道德面貌升级的人们,不妨时时自问:我们下定决心践行文明生活了吗?那些幼儿园老师就教过的事,“红灯停、绿灯行”,我们都能做到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微文明,这样,只有我们做到这些,就能够通过微文明,传递出无穷的正能量了。

青春正能量的征文7

不论何时,我看到的她总是那么爱笑。但今天她没有,她只是呆呆地坐在去世的母亲身边,安静地握着母亲的手,泪水淌在脸上,所有人都在哭。她那有点智障的儿子趴在姥姥身边嚎啕着。仿佛唯有她,在一片压抑中安然。

她与我母亲从小一起长大,情同姐妹,我叫她“付姨”。小时我常去她家住。我喜欢她家里软软的床,小巧的茶几,干净的客厅,还有亲切幽默的她。

然而过了很多年大人们才隐约提起“姨夫”的去向,英年早逝。我愣住了,付姨不是从来都是笑着的吗?那明亮的房子里嗅不到一丝悲戚!但我一不小心注意到,付姨的面孔果真比母亲沧桑很多。头上的银丝,眼角的皱纹,手背的裂痕,无一不是命运的杰作吧?就连那个“明亮的家”里,也处处透出寒酸。我心里涩涩的。

妈妈说付姨以前扫过大街,卖过冰棍,苦都尝遍了,为儿子拼命奋斗,现在当了语文老师,我能想象她的不易,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她在汶川地震后捐出去两千多元;我不理解为何她总为学生无偿补课;我不理解那个总在冬天穿太少的学生怎还能收到她送的所谓“穿不了”的棉袄;我也不理解,人究竟要怎样一颗心才能做到这一切。生活是否已把付姨整糊涂了?

后来再去付姨家,我便戴上了沉重的心事,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不理解。因为学业压力,付姨常在她家为我补语文。她教的很奇怪,要我写父亲时将人物立体的,不论好坏的展现出来。“毕竟生活是真实的。”她面色从容地说,平静地把目光从我的眼睛投入心底,好像她教的并非写作,而是人生。她又给我讲了自己的父亲当年坚持不肯实施政府提倡的火葬,硬是让家人允许自己死后入土为安,为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她顿了顿,慢慢拿起杯子抿了一口茶,已是傍晚,如水月色闲静地从窗子漫进来,如华裳附在她身上,那般静,我心中的惊涛骇浪却仍难以平复,她的语调依旧云淡风轻。仿佛经历过太多,她已释怀了岁月,释怀了苦难。她的伤痛与默然的坚定幻化成潇洒,沉淀到她的灵魂,又变成一种正能量,缠绕包围了我。

自那以后,那强烈的震撼让我对所有微不足道的打击都莞尔一笑——朋友的误会,艰巨的工作,徒劳的努力……豁达,是因为我心中葆有了她给予的一份正能量。

付姨这么多年,是如何拉扯小凡快乐长大,我无以知道,连想象也是朦胧的。她的人生,不知从何时开始便不断的失去,然而她只是默默带着一身生活的疤,去微笑,去给予,去教会别人如何坚强。世界是这么大,付姨没有成就大的伟业,她平凡至极——可她怎不是伟大的?她的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流传,滋养了她身边的人,滋养了岁月,滋养了生命。

我想,她给我的正能量,已烙进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