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原因剖析论文

文学乐 人气:3.12W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原因剖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原因剖析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原因剖析论文 篇1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关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什么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是我们受限必须弄明白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理清这两个问题,以更好的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世界性哲学;中国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概述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学术界的不同学者都有着自己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并引用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的那段著名论断去加以阐发,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这当然是对的,但还应进一步具体化。多数学者则更为“全面”,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和丰富,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除了上述“一般涵义”之外,还包含有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的“特殊涵义”。所谓具体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哲学概括,把马思主义哲学具体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化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谓民族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遗产,总结现代中国人民奋斗的经验,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所谓通俗化,就是用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原理,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实现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为中国的实际发展服务。

综合各家所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使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二是指不断总结、概括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新鲜经验、教训,从哲学的高度予以升华,并用哲学范畴的形式进行表达,据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总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还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适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由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不断延伸和转化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是艾思奇,他在1938年4月写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明确提出“,现在需要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过去的哲学只是做了一个通俗化的运动,把高深的哲学用通俗的词句加以解释,这在打破从来哲学的神秘观点上,在使哲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在使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也知道注意哲学思想的修养上,是有极大意义的,而且这也就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初步??然而在基本上,整个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因此它也没有适应这激变的抗战形势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因为整个并没有做到中国化现实化,所以也不够充分的通俗化。”这表明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既是前一段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继续,也是抗战的需要。此后,艾思奇还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原则“,第一要能控制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熟悉其表现方式;第二要消化今天的抗战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艾思奇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可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由艾思奇率先提出,而毛主席则影响最大。1938年10月,毛主席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是这样说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毛主席看来,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使之“中国化”。继毛主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之后,如刘少奇、和培元、杨松等一些人士也发表了意见,进行了多方的阐释。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相继诞生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因剖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有其深刻的原因: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中国哲学中存在着悠久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传统,更重要的是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达到了统一,形成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

正因为中国哲学中存在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很容易被先进的思想家接受。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中国哲学中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密切相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基础,又构成了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不同民族哲学都有其独立性,但却可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学说。我们既要看到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又要看到二者有不一致的方面,要有自觉的批判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达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批判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然后,再用经过分析、批判的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去创造性地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具有“民族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界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把握,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性理论。因此,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普适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世界性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世界上每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列宁指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所以,依照列宁的观点,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同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的需要

综观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选择,始终没有找到解救中国的真正出路。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救中国的历史选择。中国革命不但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尤其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毛主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现实发展的需要

在当代中国,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实现新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所面临的形势同过去相比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不断变化着的新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趋势,切实了解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扬长避短,争取主动。而且只有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掌握本国的实际,才能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才能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给以全面的、辩证的理解。因为我们所讲的“特色”,正是从世界历史中获得规定的,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总体关系中发展出来的。列宁在晚年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在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环境里“,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后来的实践尤其是当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进程表明,孤立地、封闭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很难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与世界不断发展着的'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建立在世界与中国的连接点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一定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把这一过程既看作是理论引导社会实践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又看作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

5、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中国化

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同样具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在中国发展必须中国化,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还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适应。同时中国的发展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原因剖析论文 篇2

经典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有序的,无序属于事物的现象。科学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纷乱的现象去挖掘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有序性和规律性。经典科学的方法论认为,现象的复杂表象可以从某些简单性理论出发加以解释,事物的多样性也可以从某些简单的元素出发加以理解。简单性理论由于满足了人类对于确定性和稳定性的需求和渴望,同时也由于其带来物质文明的极大进步,从而成为近代以来解释世界的权利话语。尽管简单性理论为经典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果,但它在解释经济、政治、文化等复杂人文社会科学系统时却常常陷入重重困境。这就容易导致两个极端:“化简和割裂”。这种以简化事物的复杂性以及孤立地看待事物间彼此联系为表征的简单性思维方式往往既不能描述现实世界的真实图景,也不能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如何突破简单性思维在面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时所造成的局限性,是科学研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复杂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层面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由人在“化”,其主体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作为主体的“人”,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思想、行为既受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也受自身认知水平和情感意志的影响,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多元化的主体由于实际需要、成长背景、兴趣特点等方面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使得他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时的切入点、研究途径、表现方式、理论探索、实践运用的结果会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体的异质性极大地增加了正确解读、表达和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杂性和困难度。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本层面看: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缺少统一的哲学文本,没有一部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圣经”。这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表达、运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虽然在很多文本中有体现其哲学思想,但并没有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文本。各种哲学思想因论述对象不同以及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色彩。当我们谈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更多的是从马克思、恩格斯某一文本中的某一思想出发,但部分不等同于整体,这并不能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思想。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百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中一直没有统一的观点,使得人们对它的误读、错解甚至歪曲得以可能。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不同文本的哲学思想进行取舍,并对其作出不同的解释与重建,由此造就了所谓的“人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主义”、“实证主义”等多样化的哲学理论形态,进一步加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理论提炼上的复杂性,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体的理论素养水平及明辨是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走向复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维转向

“复杂性理论的方法首先在于承认人类所处环境及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在复杂性理论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以及历史进程的异质性、动态性、开放性、非确定性、非线性等复杂性表征,就不可能约化为简单性的线性思维去处理。

当我们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时,可以看到: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强调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思想的中国化,而是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中国化,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体的各种主观因素、客观条件等复杂情况和重要作用考虑不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核心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复杂性情况也缺少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看得过于简单、机械。这种以简单性理论为指导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对待异常复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体以及中国国情,把极度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在带来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失误。

三、立足现实: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起点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时至今日仍在继续的理论和实践过程,它不仅涵盖了马克思主义者从时代主题、现实需要、中国国情出发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如何运用这一动态过程。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文本解读以获得其中的真谛,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社会现实、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离不开中国的基本国情,任何脱离中国社会现实的理论,都不可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最终将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

四、超越“话语平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土路向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与前苏联的关系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诊释几乎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又将前苏联哲学的著作奉为经典,尤其是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表达与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前苏联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试验田,陷入了“话语平移”的尴尬境地。这种过分夸大“苏联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同一性,忽略两者间的异质性,忽视甚至无视两者之间对立和张力的线性思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孤立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实际之上,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丧失了其解释张力和生命活力。

五、寻求动态生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真图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客体之间、主客体和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发生信息交流与碰撞,难免发生非对称的症结。另外,各种不确定性、随机现象或是偶然事件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意味着可能性要多于可实现性”。这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充满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生成性。

总而言之,复杂性理论不是要全盘否定简单性思维的作用,而是旨在引发我们更多地关注复杂性思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与诉求。借鉴复杂性理论的思维方式,认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体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用复杂性理论去解决复杂性的问题。方法上、视角上的这种变化会把我们的研究带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一个新的平台。